2022年数字疗法的生根、萌发及衍生趋势展望
来源: | 作者:转载 | 发布时间: 2022-02-28 | 1728 次浏览 | 分享到:


数字疗法的本质就是服务的数字化,依据未来可能实现转化的三个方向,拆分为三个子概念:数字疫苗、数字药、数字医嘱,分别对应预防、治疗、康复三个功能。


数字疗法产品的研发,也借鉴了生物医药的基因“靶点”概念,通过基础的医学原理底层逻辑去有效干预疾病发展过程中决定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长周期管理、干预措施较多、有明确的临床指南、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水平较低,具备这些特征的疾病适合开发数字疗法产品。数字疗法对疾病的种类并没有局限性,而是对疾病的诊疗过程和干预方式有一定的局限。


因此数字疗法主要瞄准的是传统严肃医疗素为忽视或是覆盖能力不足的领域,大幅增强医疗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医疗健康服务需方的依从性。


三、数字疗法,是烟花易冷的概念,还是变革性的医疗健康服务的创新?


看数字疗法能走多远,首先看能否得到医疗健康服务的供方认同。医疗健康服务的提供方在提供预防、诊疗、健康管理、康复等过程中,以能否减轻医疗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医疗效率、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入院率、再入院率和减少不必要的重急症,特别是能否大幅提高健康管理服务的终端触及率,能否大幅增强医疗健康服务接收方的获得感为标尺。这是让医疗健康服务的供方,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公立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认同并接纳、参与的关键所在。


在获得供方认同后,数字疗法逐步融入供方的服务体系,逐步在最新的学科医学指南中得以体现,医务人员能在服务过程中遵照指南应用或推荐使用相关的专科数字疗法,将数字疗法融入自身的诊疗和健康管理行为中。


其次是得到支付方的认可。当数字疗法通过循证医学的研究路径有力证明了数字疗法参与后疗效显著提升且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成本下降,尤其是医保支付的费用能大幅节约,在经过卫生技术评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HTA)后,我国以医保为主体的支付方会逐步考虑将数字疗法纳入支付体系,虽然实现能在医生处方中直接开具数字疗法让患者去付费这一想象中的美好场景会很漫长,但突破数字疗法实现医保总额结余部分进行激励的政策空间的可能性会很大。


商业保险甚至会更早地接纳数字疗法,甚至参与到数字疗法的研发、推广和运营的企业中去,前提是数字疗法能通过产品的正反馈体验设计大幅提升用户的粘性。


但最核心的还是得到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方认同,也就是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方能接受数字疗法的服务,愿意为数字疗法的疗效付费。这一步可能不是短期就能实现的,当前阶段大部分患者还只能接受严肃医疗中的药物、手术治疗产生的费用,连提高医务人员诊疗费打破“以药养医”的局面都很是艰难,为数字疗法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部分付费还有待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