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医院医疗信息化平台?三级综合医院智慧医疗数据集成平台建设,智慧医院新系统架构设计与建设
来源:健澜科技
|
作者:转载
|
发布时间: 2023-11-21
|
4716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几年,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已基本实现了业务的数据化。院内的信息化系统越来越多,其中积累了海量的医疗数据。要真正发挥这些数据的价值,需对其进行采集汇聚、治理、计算和挖掘,从而实现数据的业务化。

近几年,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已基本实现了业务的数据化。院内的信息化系统越来越多,其中积累了海量的医疗数据。要真正发挥这些数据的价值,需对其进行采集汇聚、治理、计算和挖掘,从而实现数据的业务化。
对医院而言,目前比较常见的平台包括集成平台、大数据平台和数据治理平台三类。通常,这三类平台不是完全独立的A、B、C关系,而是互有交集、彼此协同。在本篇文章里,我们将重点介绍三大平台的起源、定位,以及各自解决的核心问题,帮助医院信息科选择最合适自己医院的平台产品。


三大平台如何定位?
1、集成平台
医疗行业的系统集成相较其他行业起步较晚,采用的是总线式的集成方案。企业通常围绕集成引擎与医疗信息行业特有的信息交换标准(HL7、DICOM、IHE等)与信息内容标准(ICD、SNOMED、LONIC、C-DRGs、卫生信息数据元等)形成解决方案。
医疗行业的集成平台主要集中解决系统集成、数据集成、公共服务集成的问题。并且在建立数据中心的基础上,集成平台还提供数据分析服务,提供医院信息平台所必须的数据交换管道与数据标准化核心能力。
集成的方式总体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基于标准协议的集成。这种方式简单借鉴了国外现有医疗行业的协议和规范。其特点在于,基本上不使用适配器,所有的信息系统都需要改造,平台基本只起到消息路由的功能。因此,各个系统可能都需要进行现场改造,改造成本和风险相对较高。
第二类,通过面向服务对业务和数据进行抽象与封装,这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方案。跟第一种方案类似,使用适配器,利用其现有信息系统接口能力连接各个系统,但其目标是尽量不改造或者是少改造业务系统,根据现有临床业务,对临床信息系统的服务在平台上进行封装,以保障安全、稳定的连接。
一个独立的集成平台,通常包含的模块有:集成引擎、统一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患者主索引管理、主数据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中心、统一患者视图与综合辅助决策分析系统。
2、大数据平台
如前文所言,医疗行业对数据的二次利用有着迫切的需求。但由于医疗行业的数据来源广、体量大、格式各异、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掺杂,因此往往收集到的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在此情况下,如果想要进行二次利用,就必须考虑患者从出生至死亡的各类用药、诊断、病历、影像、个人记录、健康档案、生物组学等数据的整合,同时加以治理与清洗。这个过程,借助大数据平台来实现是目前的最佳路径。
大数据平台对于医院的价值不仅只是停留在数据整合、治理与清洗层面,它还是一些上层数据应用必要的基础。例如,对非机构化病历的医学自然语言处理与后结构化、临床科研数据应用、药品安全性评估与老药新用的开发、疾病风险预警、流行病趋势预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