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医院CIO:为何选择一体化集群式架构的集成引擎?
来源: | 作者:转载 | 发布时间: 2022-09-29 | 1334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大型医疗机构,多院区、集团化发展趋势对信息集成带来了新挑战:业务场景的广泛覆盖、高性能强稳定的诉求、运营效能的提升、内控体系的建设等,都对集成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这些需求,Odin开创性地提供新型“一体化集群式架构”医疗级集成引擎解决方案。


什么是“一体化集群式架构”集成引擎?


从整体架构来看:为确保高性能、高可用,采用集群架构,即通过单一系统进行管理,让多台工作站实现有效协同;

从集成能力来看:为满足复杂的场景化需求,将多种数据交换能力(ESB、ETL、IE、API、MQ等)整合为一体;

从运维管理来看:为助力医疗机构提质增效,集各类数据的流转、跟踪、溯源、监控等多种功能为一体;

从操作便捷性来看:为进一步提升简单易用程度,将开发、测试、监控、管理、运维等功能融于同一个界面中。

医疗机构为何需要“一体化集群式架构”集成引擎?与热备、双/多活灾备方案相比,它更适用于哪些医疗机构的哪些业务场景?能给医院用户带来怎样的便利?


HIT专家网与两位近期有引入计划的医院信息化负责人聊了聊,了解他们对于“一体化集群式架构”集成引擎的真实想法。


李惠利医院:

“集成引擎云化将是未来发展趋势”


“如何通过一体化信息化建设,保证集团化、多院区医院的同质化管理、同品质医疗?集成平台是我们的解题关键之一。”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以下简称:李惠利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戴静娟在回顾李惠利医院“两院融合”进程中谈道。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戴静娟
2019年7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和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合并为“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分为兴宁、东部两个院区。 
“在融合之前,两院区信息系统的差异很大,约有80%的系统是不一致的;集成策略也不一致,兴宁院区已上线集成平台,东部院区则采用点对点的集成模式。”据戴静娟介绍,为实现一体化建设,医院采用双机(HA)模式,在两个院区分别部署集成引擎,引擎的交互配置保持一致,再通过F5负载均衡,确保集成引擎发生单点故障时可快速切换至另一院区。在这种模式下,两院区业务系统通过各自院区的集成引擎进行数据交互,跨院区的数据交互与业务协同则是通过在各自院区集成引擎上的冗余配置进行实现。
在李惠利医院,包括HIS在内的多个系统,包括数据库等都采用了虚拟化、微服务等技术。“在这样的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我们开始自然而然地考虑:集成平台如何实现云化?云化就必然要通过集群模式下的多节点支持,来缓解单点故障的压力和风险。”据戴静娟介绍,早在2020年,李惠利医院就试图寻找基于集群架构的集成平台解决方案,但当时市面上还未出现符合期望的集成引擎产品,因此选择了双机(HA)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