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专注于AI+超声的先行者,深至CEO张卓表示:基层医疗需求并不是三甲医院的简化版本。基层医疗对于超声设备有着完全不同的功能和场景要求。
“对于村医来说,它们不可能花较长的学习周期去学习,同时村医的检查流程是较短的,产品的检查时间需要控制在几分钟内。所以AI+超声能否做到真正的智能化和流程的简单化,非常重要。目前的市场的大部分AI+超声产品还难以做到让一个护士水平的人也能快速掌握。”
根据动脉网不完全整理,目前已统计到国内外有16家AI超声相关企业。从病种的覆盖上来看,超声诊断广泛应用于临床科室,而AI超声诊断覆盖的病种主要包括乳腺癌诊断、产前筛查、甲状腺疾病、心脏疾病等众多病种。
从表中主要的应用场景可以看出,虽然AI超声领域有强大的巨头布局,也有创业公司,但是应用场景的不同,他们没有构成直接竞争。
技术壁垒让AI超声晚熟于AI+CT
对比AI+CT影像来看,AI超声这个赛道并不拥挤。为什么AI+超声是AI影像中晚熟的一个赛道。一大原因就是在技术方面,AI+超声的挑战性更大。
在德尚韵兴执行总裁严耶恩看来,AI应用于超声的主要技术挑战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首先是要实现实时诊断,和CT、MRI的静态图像不同,超声图像是动态实时图像,超声检测的难点在于图像采集与阅片需要同时完成。这主要是因为CT、核磁、X光等影像的采集是由技师完成,而阅片由放射科医生完成,因此不需要实时同步影像,但超声检测的难点在于图像采集与阅片需要同时完成。这也就为辅助诊断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包括算法和算力上。
其次是在数据上,相对来说,由于超声影像数据的浏览处理存储习惯,超声影像比起CT这样的数据更难获取。
“为什么AI影像赛道刚开始兴起的时候,涌现了很多AI肺结节公司,因为相对来说,肺结节影像数据是容易获取的。”
除了数据库的规模大小受到限制外,超声影像的标准化程度也较低,超声影像的清晰度是依赖于超声医生的操作手法和不同设备型号。所以需要由较强的专家团队对这些数据进行清洗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