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背景下,医疗信息化管理应该怎么做
来源: | 作者:转载 | 发布时间: 2020-06-18 | 2146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新基建”成为广受关注的热词。34,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出,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在“新基建”风口下,智慧医院、分级诊疗、远程诊疗等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医疗行业也将向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演进。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情中,无论是5G支撑下的远程医疗,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的疫情跟踪平台,还是由人工智能赋能的智慧导诊、智能消毒,我们都能看到数字化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如今,在中国本土新冠病毒疫情传播已经基本阻断的背景下,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将持续加速。


新基建在医疗领域的落地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话题,其中涉及到医疗数字化基础平台构建、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创新与部署、医疗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等各种方面。其中,从管理层面来看,医疗数字化的发展让管理的目标、对象以及可供调度的资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带来了相应的挑战。



新基建对信息化管理带来哪些挑战?


智慧医院涵盖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三大层面。从智慧管理来看,数字化给医疗机构带来了如下挑战:

1. 医共体发展带来医疗资源集中管理的挑战

远程医疗、远程诊疗数据共享等被认为是新基建最值得关注的领域之一并在此次疫情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涵盖远程医疗、分级诊疗等子系统的医共体的建设,能够更好地推动基层医疗能力的改善,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实现疫情的联防联控。

但医共体发展涉及到各个医疗机构的利益协调、权责分配等挑战,需要解决如何从顶层设计上进行着手,推动管理思路与手段的改革,实现集中化的管理,打破横向和纵向行政区域壁垒等问题。


2. 
医疗数据激增带来数据与应用融合的挑战


受新基建驱动,
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将会在医疗架构深入落地,智能影像筛查、智能图像识别、智慧物流运输、智慧临床预测分析等新型应用将在医疗机构广泛上线,医疗数据也将会出现爆发式增长的趋势,这为医疗数据管理、存储以及加工带来了挑战。

目前,大量医院存在着广泛的应用孤岛数据孤岛现象,数字化应用之前并没有实现互联互通,也没有建立起缺乏统一的数据收集标准,数据类型复杂多样,难以存储、提取、分析,即使医院部署了数据分析与挖掘系统,也是以数据展示等浅层次的利用为主,难以为公共卫生提供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