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运营管理是业务、资源、分配三者不断循环
来源:
|
作者:转载
|
发布时间: 2022-08-30
|
1307 次浏览
|
分享到:
通过调整收入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和绩效改革,形成业务、资源、分配的良性循环,才能促使医院
运营效益呈螺旋式上升。
在绩效改革过程中,病历质控曾是一大痛点。“我们改变思路,从处罚转为激励。”陆慧菁介绍,病案统计科利用AI质控对出院病历进行全量筛查,根据病历质控合格率计算各治疗组的病历绩效奖金:出现一份乙级病历,质控合格率减少3%,治疗组病历绩效整体减少3%;出现一份丙级病历,质控合格率减少6%,病历绩效整体减少6%;当乙级病历的比例超过10%或丙级病历的比例超过5%,病历绩效归零。“改革之后,治疗组书写病历质量有所提高,病案统计室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病历的编码、归档以及质控工作。”日间手术奖励则是广医二院绩效改革的一大亮点。首先按照患者单次住院医疗服务费用分段设置激励;其次是给予协助科室一定奖励,如每例手术将对病区护理单元、手术室护理单元、麻醉师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日间手术及日间病房属于单项激励,必须以使用日间手术模块为准,并要求患者于48小时内出院。如因病情变化,患者改为正常住院,则不计算该项奖励,并将患者该次住院的所有费用计入奖金绩效。为何要对日间手术进行额外奖励?陆慧菁解释道:日间手术患者的在院时间短,必须通过一些术后治疗和出院回访才能保证治疗效果。因此,额外奖励的这部分绩效是为了确保医护人员有足够动力按时、按质完成术后随访追踪,保证医疗质量。政策性倾斜是绩效改革的关键所在。陆慧菁认为,要在公平、合理进行量化考核的基础上,给予部分科室一定补贴。类似儿科、新生儿等有财政补贴的科室,可以根据政策将补贴提前预支出来作为科室绩效;重症、急症等全院平台,可以直接按床补贴;部分需要特殊扶持的科室,如广医二院感染科长期空出两张床位应急,医院全额支付两张床位的费用补贴到感染科。另外,一些需要特殊发展的科室,医院要在项目上予以政策倾斜。“绩效改革是持续改进项目。”陆慧菁表示,应根据医院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医改、医保付费、绩效考核指标等政策需要进行调整。此外,绩效奖励的时间有一定讲究,月度考核“量”、季度考核“质”、年度则更多代表荣誉,激励措施更要具备时效性,切忌“有人喊开始,没人喊结束”。“医院财务部门注重经济效益、医务管理部门注重医疗质量管理、临床部门注重学科发展及工作量提升,运营部门就相当于纽带,处理好相互之间的联系,才能达到业财融合的目的。”陆慧菁认为,运营管理部门是医院领导身边的智囊团,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既要研究政策,明确国家新动向,辅助制定医院发展策略;又要能从数据中发现异常,提出有效的运营管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