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手,数字疗法“抢人”高热不下!
来源: | 作者:转载 | 发布时间: 2022-09-16 | 1953 次浏览 | 分享到:
要问当下医疗健康领域什么赛道火,数字疗法无疑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个跨学科的前沿科学,数字疗法有机会将各种前沿数字技术与医疗结合,从而打造出新的或者更完善的疗法对现有传统疗法形成补充。事实上,数字疗法的确在真实世界中发挥出了独特的优势,对医疗体系参与各方都有相应的赋能。



同时,高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重要一环。据统计,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经高达39.8%,数字化产业规模达到8.4万亿元 。作为数字经济的一环,数字疗法的火热自然也引起了地方政府的关注。

更为关键的是,数字疗法仍然是一个新兴领域,各种规则和框架亟待完善,行业格局混沌,还未形成固化。先发者固然有一定优势,但并未形成不可逾越的竞争壁垒。正因为此,各地也纷纷出台优惠政策,以期在这条逐渐升温的赛道上不至于落后。

此起彼伏的政策优惠,使得这场数字疗法的“抢人”大战逐渐开始白热化。那么,究竟哪些地区已经占据了先机?又将会对未来的产业格局产生何种影响呢?

率先明确支持

政策+产业双管齐下的杭州已占据先机


需要明确的是,尽管数字疗法在国内尚处于初始阶段,行业对现有数字疗法的定义和框架有一些差异。但基本可以明确的是,数字疗法的完全体一定是一种医疗器械,即归属于SaMD(软件医疗器械)的一种。因此,各地政府的政策自然也通过以医疗器械为扶持对象的形式出现。

最先注意到数字疗法并闻风而动的是杭州。2021年7月9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30年,力争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级的宏大目标,并在重点领域中将数字化医疗(医药)包含在内。

杭州市《意见》中首先对于医疗器械的研发尤其给予了较大力度的扶持。比如,对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并在杭州生产的创新型二类医疗器械、三类医疗器械,经评审给予不超过研发投入20%,单个品种最高分别为200万元、400万元的资金支持(含本地临床试验费用减免)。

杭州市还对杭产医疗器械在当地的应用给予了扶持,主要从采购和支付两个环节着手。

采购方面,《意见》提出当地医疗机构采购经省、市有关部门认定的首台(套)医疗器械,给予其采购金额20%的奖励。同时,当地医疗机构使用经认定的创新药械、优质杭产药械,不纳入医疗机构药占比和耗占比的考核范围,且给予其最高不超过实际使用产品金额3%的奖励。

当然,这项扶持政策是针对符合要求的医疗器械,数字疗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同时,政策也设定了上限,即单家医疗机构奖励每年合计最高不超过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