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电子病历市场后,互联网医院是HIT的下一个目标吗?| 医疗信息化行业年报分析
来源: | 作者:转载 | 发布时间: 2020-06-12 | 3039 次浏览 | 分享到:

多家医院申报了电子病历评级;中国政府采购网收录了227条电子病历、互联互通采购数据,仅公开渠道涉及金额就多达7.21亿。其中的千亿级单数也维持着逐年递增趋势。从此趋势来看,电子病历市场仍有数年的增长空间。

 

再看智慧医院服务评级与DRG20193月,国务院出台了《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7月出台了具体的分级细则与评分细则,评级工作正式从计划走向实施。201910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国家医疗保障DRGCHS-DRG)分组方案》这一技术标准,过去百家争鸣的DRG(按服务单元付费)分组一下子多了个官方模版,并要求计划中的30个城市在2020年模拟运营。

 

但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这里的市场多少有点鸡肋

 

从事诊前、诊中、诊后、流程的上市企业并不算多,更多参与其中的是创业公司,当然,这条路也并非平坦。

 

把重心朝智慧转移的医院比较少,大部分还在做电子病历升级,这方面投入大,也费力,所以尽管有政策支持,但要推广开来,还需要时间。此外,这项评级没有与考核挂钩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一位向医院提供智慧服务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向动脉网解释,医院端的需求并不明确。

 

供应端同样存在问题。以诊中服务环节的标示与导航为例,这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在深圳市南山医院等三甲医院,我们能够直接用微信小程序精确导航到某一楼层的某一科室,这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技术。但这样的精确度对设备投入的要求很高,要实现高度精准与全面覆盖,大概每五米就需要布置一个蓝牙设备,每个蓝牙设备的造价在200元左右,偏高的成本导致信息化企业很难从中获取利益。

 

动脉网对各上市企业的智慧业务(智慧医院1.0涉及业务)进行了不完全统计,大多数企业提供的方案仍然围绕HISPACS等数据管理的基础系统为主,应用层面的软件开发相对较少。


DRG在各大企业的年报中提及频繁,但现在可以为区域卫健委提供解决方案的仍是东软望海、中国平安、国新健康三家企业。随着东软望海易主平安,上文统计的传统信息化上市企业还没有一家能够提供成熟解决方案。他们会错过DRG的热潮吗?或许还有半年我们才能知晓答案。

 


产业趋势:市场加速聚集,SaaS成为重要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