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电子病历市场后,互联网医院是HIT的下一个目标吗?| 医疗信息化行业年报分析
来源: | 作者:转载 | 发布时间: 2020-06-12 | 3040 次浏览 | 分享到:



正如上文所说,现在的医疗IT行业可视为两种状态的叠加。一方面,政策支持下,信息科希望医院能够进行深入的信息化改革,医院也支持这样的改革;另一方面,这种需求已经得到了部分满足,天花板已经显现,因此,医疗IT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点。

 

这种叠加态具体表现为两种趋势。第一趋势是大型信息化建设订单数量增加,并开始以分期形式交付,导致分散的信息化市场开始向头部集中。

 

2019年已公布的数据可知,创业慧康千万级订单新增19个,卫宁健康千万级订单新增41个。这些电子病历相关业务为两家公司贡献了大量千万级订单。

 

此外,在各级政府的补贴之下,医院有激励购置更多的硬件产品,包括传统的IT设备以及新基建所需要的5G、物联网,这些信息化的附加品将为头部企业来带更多收益。

 

二是医疗IT企业尝试介入互联网医疗业务。随着智慧医院1.0在技术方面已经基本成型,更多的上市企业将目光瞄准了以5G、云、人工智能为主的智慧医院2.0,而其中的载体,便是互联网医院。

 

这一趋势并不意味着这些信息化公司会倾尽全力去打造互联网医院,相反,他们可能置身于直接的To C业务之外,凭借与医院之间的联系抢先占坑,为需要进行互联网医院建设的医院与企业打造技术中台,最终形成以SaaS服务为核心的长久连接关系。

 

SaaS模式下,上市企业将更好的发挥自身在医院端的流量优势;运维方向的辅助作用,并保证与医院之间的联系,以提供更多增值服务,也能让资产负载表更为平滑。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各家上市公司在互联网医疗建设的步伐并不一致,模式也不尽相同,其中,卫宁健康便有一次较好的尝试。

 

从年报来看,以云药为核心,融处方流转、药险联动、B2B赋能、健康服务于一体的药联体钥世圈发展迅猛,其收入几近占到卫宁健康整体收入的十分之一。

 

 

相比之下,纳里健康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虽已累计签约462个医疗项目,接入国内医疗机构4000余家(通过合作共建模式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互联网医院共89家),服务患者超2亿人次,但其亏损仍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