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医疗领域的特殊属性。当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于公立医院,也就表明说,绝大多数就医场景都是以线下为主,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线下医疗”的不可替代性。
二是线上医疗存在“安全隐患”。就医安全是医疗领域最基本的底线,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在医生准入、处方审核、信息追溯上制定了相当严格的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很多不规范的操作,安全指数相对较低。其次,在线上医疗期间发生安全事故,患者、医生、线上平台该如何理清各自责任目前也没有明确的定论。
三是线上收费标准不统一且缺乏监管。首先是各大平台的单次服务费用不统一且没有详细的标准制定,用户无法进行对比;其次是平台与医生的利润分成并不明晰,短时期内无法调动医生的积极性;最后是对于诊疗价值的监控,线上医疗能够给予患者多大的帮助,是否体现了其应有的价值,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
四是用户的就诊习惯短时间内难改变。从患者的角度来讲,面对手机或电脑进行医疗行为,没有和医生面对面的沟通,相互之间的信任难以搭建。除此之外,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熟练掌握线上医疗设备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因而不难发现,“线上医疗”虽然前进速度极快,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就目前来看,仍不能完全替代“线下医疗”,依然处于补充和强化“线下医疗”的发展阶段。
深度探索:
“线上”和“线下”应该走向何处?
既然不可替代,也不能完全忽视其价值,那“线上医疗”和“线下医疗”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应该走向何处呢?这道难题是否有“最优解”存在呢?
从宏观角度来看,“线上医疗”和“线下医疗”并非完全属于对立关系,而应该是相互弥补、深度融合产出更高价值的合作关系;而从微观角度来看,在某些特定业务板块,两者结合产出的价值比“单打独斗”更高效也更安全,例如最简单的问诊,如果只专注于线上,那么在安全性上就会存在很大的弊端,但如果只定位于线下,那么就诊效率就会相对较低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因此,“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合作模式才是互联网医疗领域向前发展的标准路径。那么这两者究竟应该如何搭建合作机制呢?不妨从头部企业的发展路径中找寻答案。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领域正更加坚定地朝着更好的服务质量、更高的可及性、更透明的医疗费用发展,各项数据技术与临床结合也从皮毛走向深层交互,因而深处这一赛道的企业开始注重“医患药险”服务闭环的全面打造,竞争也早已从最初的“线上”搬到了“线下”。
首先是在互联网医院方面:“线上”重在搭建高效平台,“线下”医院开始广泛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