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医学影像数据库体系化建设开启,智慧影像即将破局?
来源: | 作者:转载 | 发布时间: 2022-08-02 | 1365 次浏览 | 分享到:


放射医学影像数据库

的使用者是谁?


医学影像的相关从业者数量众多,要回答谁将因数据库的建成而受益,需要从教育、科研、研发三个角度独立分析。

首先是教育。随着医学人工智能在影像科之中的普遍落地,新放射科医生的培育方式也需要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此外,由于新技术带来的工作流程等因素变化,现有放射科医生的继续教育上也需跟上。但到目前为止,囿于没有标准数据库进行支撑,放射科医生基于标准化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培训很难展开,医生的实践也很难自主进行。

在这一情况下,标准化放射影像数据库的建设是对现有影像教学体系的重要补充。数据库建成之后,中青年放射科医生在学习时既可用数据库构建模型,又可用其进行验证;还可以进行基于病例数据的临床诊治经验学习。此外,以临床需求驱动型应用为研究切入点,可以探索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导向结合影像、病理、生化甚至基因等方面的多中心大数据精准医疗研究。

其次是科研与AI研发。数据是AI的基础,目前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辅助检测大多采用监督学习,产品的研发、测试、质控均需要依托大量的标准检查病例,经监管机构、医院、企业、教育科研机构等认可共建的影像数据集,可以对人工智能产品研发上下游需求形成支撑,以促进更多AI新研产品的临床落地和使用。

因此,由卫健委牵头,多医院协作合作开发的放射影像数据库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与现实世界中的实际情况高度贴合的数据库作为支持,无论是企业针对AI的研发审批,还是医生开展影像相关的课题,都能更频繁地开展多中心研究,或能加速医学影像的科研水平,有效扩大医疗AI的开发和应用范畴,推动医学影像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写在最后

建设医学影像数据库一事固然重要,但还需思考如何让数据库真正跑起来。

刘士远教授认为:“要让大家用上数据库,而不是把它放在那里,我们要有第三方公共的平台,充分考虑到合规性、安全性、伦理性,在国家法规要求下,进行权威、公正、中立、标准化的运作。同时,也要持续思考在监管机构认证下合规和安全的运营模式,真正让数据库产生学术价值、科研价值、社会价值,让人民的数据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影像数据库的未来价值值得期待,当国内放射影像数据库走入专病时代,也就意味着数字科技,比如医学影像人工智能,跃入更深入的探索之中。我们或能通过数据找到更多征象与疾病的逻辑,将放射科的“智能化”、“精准化”、“临床化”、“院前化”、“网络化”等诸多价值真正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