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立法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由国务院在2003年5月9日颁布并于当日起施行。不过,这部行政法规与上位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在衔接落实上存在不足。
在不属于垂直管理的体制下,信息在纵向传递过程受各级政府的决策制约或限制,很容易失真,甚至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意见建议被忽视,导致相关部署延误。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建议对现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不足之处应尽快予以修订,为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提供法治保障。
目前,国家已启动相关领域的立法流程。5月2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张业遂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完善和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今明两年人大常委会计划制定修改法律17部,适时修改法律13部。
2、建设完善的防疫信息网络和平战结合的防控体系
作为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唯一的全国政协委员,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向两会提交了五份提案,多数都涉及医疗健康领域,包括传染病多种防治机制建设、创新药研发和审批体制改革、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
沈南鹏的提案认为,目前国家传染病应急系统存在感染科人财物缺乏投入、人才流失严重,院感防控准备不足、技术能力薄弱,医疗公共卫生应急储备不足、平战转换薄弱以及疫情防控信息传递不足四大瓶颈,亟待突破。
他建议以战略高度重新定位传染科系在医疗体系的位置,整体提升预防和应急能力;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提高院感预防能力;建立严谨务实能打硬仗的传染科平战转换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基于医院和疾控中心的分布式传染病报告数据共享网络。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教授凌锋则提出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上到天、横到边、纵到底”的疫情预防防控体系和“三转换”的卫生健康体系。
“上到天”是要能够有直接向国家领导人汇报疫情的信息报告机制;“横到边”是要从口岸卫生检疫一直到社区的卫生防疫都要波及到;“纵到底”是要建立“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的公共卫生体系。“三转换”的卫生健康体系具体则是指平疫转换、平战转换和平灾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