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梳理了50份有关医疗健康的两会议案建议和提案,这10个医疗方向值得关注
来源: | 作者:转载 | 发布时间: 2020-07-16 | 4111 次浏览 | 分享到:

 

9、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大量数据证明中医药在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防复发、危重症救治所取得的显著效果。数款中药疗法也被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之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专门提到,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因此,相关提案也备受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院长董瑞建议将中医药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比如,在各级三级公立中医医院设立中医药救治重大疫情机构,完善中医药救治、急救功能,平时作为中医医疗服务,疫情到来,立即启动,保障第一时间用上中医药。

 

同时,还要将中医药下沉到基层网底,加强社区、乡镇中医药服务能力,疫情发生能够第一时间将中医药用于易感人群未病先防。

 

另外,还应在省、市、县三级医疗机构建立中医防疫专家队伍,加强培训,制定防疫方案,同时建立中药防疫储备库。并贯彻执行中西医并重政策,完善中西医救治体系,应对重症、危重症救治,重大疫情防治。

 

全国人大代表、以岭药业总经理吴相君认为中医药治疗在慢性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介入可发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不同作用效应,节省大量医疗资源与费用。因此,吴相君建议筛选一批经过循证医药研究证实治疗慢性病疗效确切的现代中药作为各级医疗机构的必备药品和相应疾病治疗的一线药物。

 

10、提升医疗保障

 

保障和改善民生向来是民众关注的重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国将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对受疫情影响的医疗机构予以扶持。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丁洁教授联合其他多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建立中国罕见病医疗保障“1+4”多方支付机制的建议》提案,希望逐步推进罕见病医疗保障的多方支付机制。

 

所谓“1”,是指首先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共121种罕见病的相关药物逐步纳入医疗保障,进入国家基本医保用药目录,或在政策容许的情况下,进入省级统筹范畴。

 

4”则指4种支付途径,包括建立罕见病专项救助项目、统筹安排慈善基金进入罕见病支付机制、引导商业保险进入罕见病医疗支付机制以及罕见病患者要支付力所能及的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