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理时代迈向智能时代的“医疗影像”
来源: | 作者:转载 | 发布时间: 2020-07-24 | 2409 次浏览 | 分享到:

不管是出于医生使用习惯,还是临床诊断需求,AI医学影像企业通过横向覆盖和纵向延伸,不断提升产品的临床和商业价值,进而提升行业天花板高度。

 

商业化落地

——“科室运营”打造整体解决方案

 

《报告》表明,不同于AI医学影像以诊断环节的单点切入,科室运营服务以整体赋能的姿态运营,可向等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提供从筹建到日常运营的整体解决方案,也更易于商业化落地。

 

从政策角度来看,科室运营服务符合国家分级诊疗趋势,其以提升基层医学影像服务承接能力为基点,补足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以此来吸引患者留在基层,从而逐步解封“倒三角”魔咒。

 

从医疗机构角度来看,整体赋能的思路具备落地可行性。不管是从“0”“1”的建设与运营,还是从“1”“N”的运营提升,那些良好运转的影像科室会有所增收。而科室增收的前提,是医疗机构愿意为增收而支付运营服务费用,或是允许服务商从增量部分提取运营分成来刺激服务。上述商业模式可以让院方和服务商达成共赢局面,也使得科室运营的商业化走在了AI医学影像的前面。



客群分级——各级医疗机构按需提供服务

 

对于科室运营服务,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需求也有所不同。《报告》指出,医疗机构对于科室运营是否有需求以及需求的强弱,取决于财务回报、医疗水平、资本投入三方面。

 

对于二级医院来说,影像科收入增长带来的财务回报,以及由此带来的医疗服务收入增长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由于自身缺乏专业影像诊断能力及设备建设能力,因此有一定科室运营服务需求。而对服务商而言,可根据二级医院在设备、诊断服务、日常运营等各个方面,按需提供服务即可。因此,二级医院成为科室运营服务商的重点客群。

 


新机遇——下沉基层

 

医学影像存量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且主要在二级医院以上领域,基层领域相对空白。《报告》表示,未来在政策和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以一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代表的基层市场医学影像市场具备爆发潜力,医学影像供应商也将迎来下沉基层的新机遇。

 

对于基层来说,也唯有通过市场化的力量提升医学影像诊断水平,尤其是通过AI医学影像去弥补诊断医生数量和水平的不足,才能构建正向循环,从而使基层医疗整体水平和收入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