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IT五年建设计划拟定,“小而美”的百万级订单打开新蓝海?
来源:
|
作者:转载
|
发布时间: 2022-04-21
|
1769 次浏览
|
分享到:
政策时间表下,两个方向成为医疗IT建设重点。
结合目前情况来看,电子病历及智慧管理的评级要求已经有大量医院可以达标,因此,2021年的建设将更多偏重于智慧服务的评级。这意味着,医疗信息化的建设中心已经逐渐由信息化基础设施向CDSS、AI辅助诊断、互联网医院等智慧医院应用建设进行转变。新的一年中,“智能化”建设将是第一主题。政策着力的另一个重点在于能力提升行动环节,它强调了“实施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并与2021年年初《病案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21年版)》、2020年年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通知》遥相呼应,文中提到: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加强各级质控中心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不断巩固。以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为指引,推进目标管理。实施手术质量安全、病案内涵提升等相关专项行动。推进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病案首页、医学名词、疾病诊断编码、手术操作编码实现“四统一”。这一部分政策的提出意在突出“质量控制”与“费用控制”,结合2021年末的《关于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医保控费相关信息化建设将成为2022年建设的第二主题。医疗不可能三角论述了廉价、高效和优质服务三者同时获得的矛盾,但也证明了技术发展可以在解除三个矛盾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扩充每一个“角”可以触及的上限,2021年的政策目标便是如此。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医保费用控制的同时,保证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提供,进而将其成果用于医保压力的缓解,这个过程中,智慧医院建设与医保信息化建设的协同促成目标的关键所在。惠每科技CEO张奇在采访中表示:“2018年开始国家就陆续出台相关政策、规范、配套文件来推动这个行业发展,比如在智慧医院评级这一块,我们首先要完善电子病历、互联互通等基础水平,智慧医院领域的数字化才能得以发挥,才能更好地在此基础上进行智慧服务较高等级的应用,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2021年我国医疗机构整体的电子病历建设基本成型,医疗信息化建设自然走到了下一程。”“再谈医保。DRG/DIP支付方式改革规范文件已明确了时间表和各阶段目标,但在过去的五年,尽管医疗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迅猛,但医保支付似乎没有搭上这趟便车,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医疗信息化更多侧重于患者服务、为医生提供临床决策支持工具以及助力医院医疗质量的管理。在未来,医院要实现精细化管理、精准合理控费,势必要在信息化建设上发力,尤其要找到医疗质量与合理控费的平衡点——这是人力和传统手段所不能把控的。因此,医疗AI在DRGs分组、费用控制、医保结算清单的方法均可实时化、自动化、事中化的多维度智能控费和统计分析,对医院而言是一套以控费、提质为目的的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