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想智慧医疗推出的医废管理解决方案也涵盖了全流程监控监管平台、全流程业务信息化系统、全流程行为追溯软件系统等,还在其中加入了平安产品险和公众责任险,解决医院后勤处理难题。
从这些解决方案来看,智慧技术使得医疗废弃物管理各个步骤环环相扣,可降低废弃物脱离管理闭环的风险。安想智慧医疗新兴业务总经理张旻提到,目前,全国各地医疗机构和相关监管部门都在积极试点医疗废弃物智能化、智慧化管理,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有效规避医疗废物在转运过程中计量不精确、台账不规范、过程难追溯、流程不闭环等问题,力图通过各方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内构建统一的医疗废弃物大数据监管平台,实现医疗废弃物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管理。
此外也有用于单一环节的智慧手段。2021年11月,一台输液医废分拣机器人在上海市同仁医院启用,它可以自动剪下输液管上的输液针,并从输液袋内拔出输液管,完成分类收集(注:输液袋可回收利用,输液管属于感染性医疗废物,输液针属于损伤性医疗废物)。这是医院与上海宏滩生物共同研发的机器人,它既提升了回收效率,又可避免人工回收时被针刺伤的风险。
▶ 医废智慧管理成为蓝海市场
尽管当前监管部门、医疗机构行动积极,但整体而言,智慧管理在医废领域的实际应用还有较大空间。
“临床工作有电子病历评级,患者服务有互联网医院,而医疗废弃物管理的信息化和数据互联互通程度与前两者相比,还相当落后,智慧化管理才刚刚起步。”卢朝霞表示,医疗废弃物管理最基本的目标当然是确保“不出事”,但长远目标一定是促使医院管理精细化,为医院降低成本。
医疗废物处置在医院是成本项目,医院付费给处置公司。现阶段,如果让医院再投入资金进行智慧管理系统的建设,尚未被普遍接受,其优先级排在智慧医疗、智慧服务项目之后。科技公司对此需要注意的是,通过技术手段为医院节省人力成本,通过不同的服务模式和收费方式满足不同医疗机构的现实需求。大医院信息化基础好、资金相对更充足,可进行更完善的软硬件配置;数量众多、资金不宽裕的基层医疗机构则更适合通过云服务、微信小程序等低成本的方式建设。
此外,医疗废弃物管理涉及多个机构和部门的数据对接,数据标准化也需要行业继续探索。
不过,输液瓶(袋)回收和利用所得是医院的合规收入项目,一进一出之间,进行系统化管理显得更有必要。
2021年3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制定的《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将废弃物管理纳入了评估项目。评估要求显示,采用手工方式完成医疗废弃物登记和统计为0级,更高级别的评价标准对信息系统使用、医疗废弃物交接电子记录、历史数据分析、医疗废弃物数量预估、成本数据计算等提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