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全科一体化”向“专科定制化”转变,医疗信息化工作者需要更加熟悉临床业务和流程。
不仅如此,医疗信息化工作者还面临以下几个挑战:
挑战一,如何利用数据赋能业务?简单来讲,读懂数据。首先要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集成标准化和结构化。通过优质数据,定位临床质量和效率问题,从而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根据发现的问题,使用辅助决策系统改善医疗质量,解决临床问题,提升临床效能。同时,能提供指标参数,进入下一轮的管理,怎么去更好地做控制和调整。
挑战二,专科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很多的专科系统面临着井喷,可以看到胸痛、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房颤、卒中和脓毒症,这么多的专科系统都有特定的专科知识,专有的诊疗规范,特定的服务环节、专有指控和数据分析指标。这给医院信息中心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需要面对很多的厂家,一个病、每一个系统都可能是不同厂家提供的产品,需要大量的协调。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硬件要求,都需要硬件的投入。每个系统都要去做接口,支持集成平台的方式,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工作。都有自己的标准,最终没了标准。
更关键的一点是,各个系统之间是交叉的。可能某个疾病的知识体系改变了,会影响相关系统的使用。比如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知识改变了,会影响抗凝药物的使用推荐。
信息化必须解决五大核心问题:
第一,数据集成,数据的汇集结构化、标准化。
第二,数据洞察,形成模型。
第三,平台化,兼容多应用的开放式平台支持各种应用。
第四,解决数据决策,形成各种临床的应用产品。
第五,业务重塑。场景化人机协同,同时还要结合的业务进行改进和提升。
数据驱动下的新架构集成平台应该在中间,再加上的业务中台、数据中台,两大中台作为支撑。
在今天的环境下,医院对数据中台的需求是呼之欲出的。
(二)数据中台的构成
虽然对业界对数据中台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厂家和专家对数据中台的标准和意见都有所不同。但是,现实工作已经实践出了主要结构。数据中台至少应该是要包括五个主要部分:
第一,数据的标准化和结构化。
第二,数据的聚类和转化,形成业务所需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