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数据指控和监控,保证的数据质量。
第四,构建指标体系。
第五,统一对外的服务。向下发展提高性能,保障数据的应用能力。向上拓展能够提高数据应用的价值和赋能业务。
数据中台可以比喻为建房子,如果所有的建筑组件都是以一块一块砖头为单位去建,速度很慢,建房子的又不止一个人,又有很多的系统。应用落地的速度受限。因此,可以把一些重复性的、反复使用的做成标准部件。例如一体化的洗手间、门窗,这些是数据中台要管理的东西,通过标准化的部件统一提供服务。
数据中台主要分成两大部分,第一,数据处理,第二,对外服务的中台。先把这些跟企业业务有较强相关性的部分抽取出来,把经常反复使用的抽取出来。数据中台要满足这种快速迭代、快速应用的需求,同时又要兼前顾后。
(三)数据中台的能力与业务流程
数据中台具备统一的能力,统一的数据存储能力,数据计算能力和数据的应用能力。数据中台必须要能够完成各种数据模型,包括基础模型和融合模型,标签和算法,还有质量控制管理和数据的安全管理。
现在服务中台已经比较成熟了,而各个医院建立了数据中台的并不多,都还在起步探索阶段。医院微信的服务中台,应用层不包括复杂的业务逻辑,只做呈现和转换,但是服务层已经实现了服务的微小化管理,每个业务单独的服务分级管理。因为服务性、可用性的要求不一样,像挂号,可就采取N加1的部署,像信誉度管理、检验检查,这些实时性要求不高,或者是患者用得不多的,这部分的业务需求标准可以适当降低。
所以,分级管理把数据变成一个个细颗粒度的资源,资源通过统一的API的方式给业务逻辑层即可。
流程改变,业务逻辑改变,只需要修改业务逻辑层。能够同时提供给多方使用,只需要改一个地方,所有的都是用统一服务的方式,需求导向结果。所以,数据中台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要做几件事情:
第一,构建统一的测速与以及映射体系,这是一切标准化和结构化的基础。
第二,在术语制定的时候,可以参考国内外的权威临床数据集。
第三,结合国内临床数据使用的习惯和本土的表达,从而形成能够满足用户查阅的中文标准的术语体系。
术语的范围包括这几部分:
第一个,疾病、症状、实验室的检查、手术操作、病理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诊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