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互联网医院加快入局,线上医疗呈现三大变化和三大趋势
来源: | 作者:转载 | 发布时间: 2021-04-15 | 3177 次浏览 | 分享到:


通过新途径,互联网医院已为患者提供了大量医疗服务。


在武汉,互联网医院尤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疫情暴发后,武汉市第一医院加速互联网医院建设。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其线上问诊量一直处在稳定的上升中。截至12月4日,武汉市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共开设线上科室39个,上线医生656名。线上问诊总量达到62761单,开具处方总量22062个,配送药品合计17951单。


由于病种特殊,患者复诊率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也获得了快速发展。2020年7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互联网诊疗官宣上线,截至2021年1月8日,共有31个科室185位医生上线服务,单日互联网诊疗量最高423人次,最高达到整体诊疗量的30%;6个月时间,医院累计完成超过41886例患者的线上复诊,开出处方13538张,检验单59832张,检查单50493张,互联网诊疗医疗收入6012万元。


可以看出,与线下门诊相比,互联网医疗服务已经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甚至起到了部分取代作用。


当然,个体能展现的情况是有限的。我们也梳理出了部分区域的整体服务量。


多地线上线下服务量,来源:央广网、《2020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如上表所示,各省份互联网诊疗量在数万人次至十余万人次之间,复诊处方也在数万张至十余万张之间。从宏观层面看,各地互联网医院服务量与一年上亿人次的线下门急诊量相比,规模还相当小。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两类就诊可以在网上完成。一种是慢性病患者开药,比如每个月需要去配药。这些病人大约占大医院就诊患者的30%左右。第二类患者是初诊后做了检查、还要去给医生看报告的情况。初诊时已经做了问诊,后面看报告给处方,是可以在网上进行的。这两类患者加在一起,占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每天服务量的将近40%。


如果以上述比例来衡量,尽管2020年越来越多新渠道被互联网医院开辟出来,但这些新渠道的利用率还只是冰山一角。


信息透明度增加,促使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就常见病、慢病复诊来说,互联网医院将线下诊疗路径复制到线上,与线下保持同质化诊疗水平。从更多维度来看,医疗服务是可以在互联网化的过程中提升质量的。


在医疗服务市场内,存在多个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最为典型的是其中三组关系。